《学弈》教案

时间:2024-05-14 17:10:39 佩莹 教案 我要投稿

《学弈》教案(精选15篇)

 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学弈》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学弈》教案(精选15篇)

  《学弈》教案 1

  教学目标

  1、能读通课文,理解课文意思。背诵课文。

  2、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,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。

  3、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4、对文言文产生兴趣,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。

  导入新课

 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(投影片):

  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

 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

  温故而知新。

  学而时习之。

  1.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,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。

  2.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,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。

  (引导学生.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: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、意义不同;言简意赅,语意深远……)

  3.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。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。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,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。诵读文言文,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、表达能力、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
 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,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。

  今天我们学习的《学弈》这篇文言文,仅有5句话,70个字,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,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。

  读通课文,理解每句话的意思

  1.师范读课文(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),也可读两遍。

  2..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:一是速度比较慢,二是句中停顿较多。

  3.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。

  4.学生自由练读,读通为止。

  5.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,理解每句话。

  6.讨论交流。(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。)

  读熟课文,读懂故事

  1.学生自由反复诵读,重点指导读好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,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。

  2.再联系前后句子的'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。

  3.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。

  读书明理

  1.讨论: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的原因是什么?从中能.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?(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.总结。)

  2.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。(联系实际谈谈,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、工作的重要性。)

  课后扩展

 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“揠苗助长”“守株待兔”“掩耳盗铃”等文言成语故事,印发给学生,练习读文言文,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。

  布置作业

  1、(书面作业)抄写课文,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;

  2、(表演作业)分小组、分角色,演课本剧;

  3、(搜集作业)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:揠苗助长、守株待兔等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2

  一、教学目的:

  1、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  3、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二、教学重难点:

  朗读、背诵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;把理解之字作为教学的难点。

  三、教学过程:

  ㈠激趣导入

  出示文言警句:

 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

  温故而知新。

  学而时习之。知之为知之。

  (请同学们自渎这些警句,再把你的理解讲一讲。)

  师: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?

  (有些字的音义不同,言简意赅,语意深远)

  今天,我们要学一篇古文,题目叫《学弈》,什么叫学弈?这篇古文全文之字出现六次,有三种不同的解释,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留意。

  现在,老师带你们到一棵古树下去看学下围棋。(出示画面)

  ㈡看图感知

  1、整体感知插图

  师:观察这幅图,你能用自己的.话把图的内容说出来吗?

  2、部份观察插图

  师:从人物的外貌、神态来说

  ㈢初读课文

  师: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诵读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,先各自读读课文。

  1、学生各自读(请大胆地读,大声地读)

  2、老师范读,学生比较:读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?

  (一、速度比较慢,二、句中停顿比较多。)

  ㈣再读课文

  1、学生各自练习朗读

  师:古人读书讲究吟咏,读得入情入境、如痴如醉、摇头晃脑,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,老师试读一遍给你们看(听),待会你们也试一试。

  2、继续练读,摇头晃脑地读、试读。

  (谁想试读的请站起来,读的像古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。)

  ㈤自学课文

  1、导学:

  师:学古文重在理解。同学们回忆一下,以前你们是怎样学古诗的,怎样理解的?

  2、标记注释,理解内容。

  师:学古文,可以对照注释课文里的注释很多,大家可以对号入座,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字的旁边。注好了连起来读一读,看看该怎么说,句子通顺不通顺(学生注释)

  3、同桌对说,合作学习。

  (1)把刚才解释过来的连起来说,同桌交流。

  (2)接着一起研读之字的不同解释。

  出示带有之字的句子:

 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

  ②惟弈秋之为听

  ③一人虽听之

 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

  ⑤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

  4、汇报交流:说说之的意思。

  5、还有哪些字不理解,需要帮助解决的吗?(其、以)

  6、解决问题,理解文意。(出示问题)

  师:现在老师想提出几个问题来检验你们的自学效果:

  ①弈秋这两个学生怎样学下围棋?

  ②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不一样,他们的学习结果怎样呢?

 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  ④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?(或有这样的经历)

  ㈥学讲故事

  1、看谁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,用自己的话来讲。

  2、学生试讲,大家赏识评价。

  3、作业:把故事讲给家人听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3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掌握本课生字词。

  2、理解课文内容,背诵课文。

  3、领悟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心无旁骛。

  教学重点:

  读通课文,理解文章意思。

  教学难点:

  “思援弓缴而射之”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”等一些难懂句子的读和理解。

  教学时间:

  一课时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导入

  文言就象一艘大船,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,与我们现在的白话相比,文言好比是根,白话是枝叶,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[想认识、了解它们吗?好!]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《学弈》,课文讲的是[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儿学下棋的事。文言文中是怎么来描述这个故事的,大家一定很想知道,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。]学下棋的事情,我们呢,可要从中学习一下文言的朗读、理解了。

  二、整体感知

  1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,请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,把每一句话读通顺。把不好读的字词和句子标出来。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,了解哪些字读不准,哪些句子读不通。

  2、检查自读情况:谁愿意先来读一读?谁能看着屏幕读呢?读得真流畅,字音很正确

  3、同学们,读了《学弈》文章后,你有什么感觉呢?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?你觉得哪句难读?哪句不好懂呢?师生评读交流体会

  4、听了大家的朗读和感受,自己给大家朗诵一遍!教师谈初次读文言文的感受,告诉学生多读多练,也能象老师读的一样,甚至超过老师。

  三、感悟探究

  1、同学们,你们能用我们所说的方法,把每句话都弄懂吗?请大家自由说说课文的`意思,你也可以和的学习伙伴同桌说一说。

  2、交流反馈:你理解了哪句话的意思?请你先把这句话读一读,然后再说说意思。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?

  3、谁能把全文的意思说说呢?

  4、老师给你配上插图,你能看着插图说说意思吗?

  5、同学们,在这篇短短的文言文里,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了好几次?你发现是哪个字了吗?它都在哪个句子中,什么意思呢?

  6、小结:对,同一个字,在不同的句子中,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样了。所以,要联系上下文和句子意思来理解。

  四、熟读成诵

  1、意思理解了,你能够把全文读出韵味呢?请你自己先练习练习。

  2、谁愿意来读一读,让我们来欣赏欣赏?如果需要,老师可以给你配上音乐,那耳朵可还得听着音乐的节奏了。可以吗?指导问句读法,这个句子后是什么标点?问号读出什么语气?谁来试试?好,不错,谁愿意来再问问?接:曰:非然也。我们一起来再问问?真不错。

  3、你能试着背一句或者几句吗?

  五、回顾明理

  1、同学们,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,为什么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学的好,是他们的智力不同吗?那是因为什么呢?请小组讨论一下板书:专心致志,三心二意。

  2、学了这篇文章,你有什么收获呢?你能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?

  3、小结:看来,聪明不聪明不是最主要的,天才出于勤奋,态度决定了一切板书:态度决定了一切。今后,你将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呢?

  六、延伸激趣

  1、总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

  《学弈》教案 4

  学习目标:

  1、读准每个字的读音。

  2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3、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难点:

  1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  2、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,理解重点词句,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
  1、“专心致志”这个成语你熟悉吗?谁能讲讲它的意思。“专心致志”这个成语源自《孟子告子》中的一篇文言文《学弈》。

  2、相互介绍孟子。

  4、释题:“弈”指,“学弈”指。

  5、质疑:

  二、初读课文,读通句子

  1、自由读课文,读通读顺为止。

  2、小组合作读课文,互相正误。

  5、展示交流

  6、多种方式朗读课文,如指名读、赛读、齐读等,直到读熟为止。

  三、精读课文,理解文意。

  1、对照文后注释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'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,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。

  2、小组合作学习,解疑释惑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。

  3、展示交流。

  四、自读思考,体会文中道理

  1、谁学下棋?谁是老师?

  2、(这两个人)怎么学下棋?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。

  一人:

  另一人:

  3、学得结果怎么样?是什么原因?

  4、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  五、联系生活,深化认识

  1、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。

  2、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?

  六、复述故事,背诵课文。

  1、同桌互相讲故事

  2、背诵课文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5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学会本课3个生字。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  3、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点:

  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熟读成诵。

  2、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,并用自己的话讲讲。

  教学难点:

  理解“之”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。

  课前准备:

  课件

  教学时间:

  2课时

  教学过程:

  第一课时

  一、激趣导入

  1.同学们,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,在20xx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。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《学弈》。

  2.读课题,解题。

  什么是学弈?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。

  (学弈:学习下围棋。)

  3.本文选自《孟子》的《告子篇》,作者是孟子,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。

  4.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?

  (孟子: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人,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,都具有仁、义、礼、智等天赋道德意识。提出了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等论点,著作有《孟子》,是儒家经典之一)。

  二、自读课文,解决疑难。

  1.按要求读文。

  (1)读准字音。

  (2)画出不理解的词语,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。

  (3)掌握生字字形。

  2.汇报交流

  (1)字音:指名读文,纠正字音。

  huìwéihúzhuófúyuē

  诲惟鸿鹄缴弗若曰

  (2)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。

  三、熟记课文。读正确、流利。

  1.教师范读。

  2.指导文言文读法。

  3.学生练读。

  四、布置作业

  1.读课文。

  2.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。

  第二课时

  一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  1.指名读课文,思考:课文讲了件什么事?(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,由于学习态度不同,结果也就不同。)

  二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

  以学生自学为主,同桌合作学习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,教师点拨指导。学生质疑问难,全班讨论解决,老师辅导。

  1.逐句理解。

  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

  (弈秋,是全国下围棋的人。)

  使弈秋诲二人弈。

  (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。)

  其一人专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。

  (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,只要是弈秋说的,他都听。)

  一个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

  (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,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,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。)

 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

  (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,但是不如他了。)

  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

  (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?我说不是这样的.。)

  2.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。

  三、体会文章中心。

  1.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?

  (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,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,比较用心,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。)

  2.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。

  (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,一心一意才能成功。)

  3.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?

  (让学生充分发言,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,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。)

  四、背诵课文。(分组背)

  在熟读、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。

  板书设计:

  25学弈

  在一人……

  弈秋善弈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

  一人……

  《学弈》教案 6

  教学目标:

  1 .学会本课3 个生字。

  2.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, 了解课文内容。

  3. 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  4.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,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,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5.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`体会。

  教学的重点:

  正确, 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  教学的难点:

  理解文意。

  课时划分: 一课时

  教具准备:

  小黑板教学过程:

  一.板书课题, 疑问引入:

  1.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,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。

  2.观察课文插图,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,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。

  3.疑问引入: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? 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? 我们来学习课文。

  二.读通课文:

  1.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, 要求读正确, 读清楚。

  2. 指读, 评价并正音。

  3. 学生再练读。

  4. 指读。

  5. 齐读。

  6. 小节过渡: 下面我们来理解课文的意思吧!

  三.理解课文:

  ( 一) 根据注释, 疏通全文。

  1.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,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。

  2. 学生交流汇报( 出示小黑板):

 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?是什么意思?

  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, 提出来。

 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

  (二) 引读课文, 加深理解。

  引读设计内容:

  (1) 弈秋是谁?

  (2) 让弈秋干什么?

  (3)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?

  ( 相机板书:

 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

 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)

  (4)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?

  ( 相机板书:弗若之矣)

  (5)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?

  四.感悟道理,谈出感受

  1 .不是智力不如别人, 为什么 弗若之矣 ?

  ( 引导并相机板书: 专心致志

  三心二意)

  2. 从这两个学弈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?

  ( 相机介绍本文的述说者孟子,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。)

  3.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?

  五.练习诵读,读出韵味

  六.总结全文, 布置作业:

  1.这一课你学会了吗? 为什么学会了?

  2.回去之后, 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, 好吗?

  附: 板书设计

  文言文

  26 学弈

 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(专心致志)

  弗若之矣

 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(三心二意)

  《学弈》教案 7

  【教学理念】

 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,在研读课文、探究疑难的过程中,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、理解和欣赏能力。

  【教学目标】

  1、学会三个生字,理解语句意思,把握课文内容,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。

 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

  3、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,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

  【教学重点、难点】

 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,正确地断句,流利地朗读、背诵。

  【教学过程】

  一、激趣导入

  1、谈话交流,导入新课。

  2、简介作者,认识孟子。

  3、板书课题,理解课题。

  二、试读质疑

  1、初读课文。交流对课文的印象,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。

  2、再读课文。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,了解故事大意,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。

  三、研读交流

  1、探究疑难,深入研读:

  ⑴ “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”

 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,说说句子的意思,同时借助课件,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。

 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“者”、“也”的含义。

  ③ 通过反复诵读,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。

  ⑵ “使弈秋诲二人弈……思援弓缴而射之。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

  ① 自由朗读,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,明白几个“之”的.不同意思。

  ② 学习生字,指导识记书写。

 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,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,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

  ④ 指导朗读。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。

  ⑶ 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

  ① 理解交流句意,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,说顺畅。

  ② 指导朗读,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。

  2、串联全文,整体把握:

  师生问答,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,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,整体把握课文内容。

  四、吟诵体味

  1、教师配乐朗诵。

  2、学生自由练读。

  3、尝试背诵古文。

  4、学生配乐诵读。

  五、拓展延伸

  1、出示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(《孟子?告子》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),组织理解交流,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。

  2、将《刻舟求剑》、《守株待兔》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,鼓励学生课后阅读,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8

  学习目标

  1.学习生字,读准字音,《学弈》教案。

  2.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3.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,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。

  课前准备:

  1.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。

  2.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:

  课时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

  一、导入新课。

  1、成语导入:"专心致志"这个成语你熟悉吗?谁能讲讲它的意思。"专心致志"这个成语源自《孟子?告子》中的一篇文言文--《学弈》。(板书:学弈)

  2、简介孟子。

  3、"弈"是什么意思?"学弈"呢?你怎么知道的呢?

  4、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,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:

  (1)谁学下棋?

  (2)怎么学下棋?

  (3)学得结果怎么样?

  (4)《学弈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  5、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,谁能给大家讲一讲《学弈》这个故事?

  二、初读课文,读通句子

  教师范读课文,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,流畅自如(最好能背诵)。从而感染学生,激发其诵读兴趣。

  读后学生评价,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:一是读的速度要慢,二是停顿要得当。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,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。

  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,读通读顺为止。(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`时间反复朗读)

  同桌互读课文,互相正误。

 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如指名读、赛读、齐读等,直到读熟为止。

  三、精读课文,理解文意。

  学生对照文后注释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,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。

  1.同桌互相解疑释惑,合作学习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,也可向教师请教,教案《《学弈》教案》。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:如"之"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;"与"是通假字,同"欤",表示疑问或反问,跟"吗""呢"相同;弗若,不如;为是其智弗若与,在这句话里,"为"应读第四声;然,这样。

  2.学生对照注释,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,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。(《学弈》参考译文: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,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,只听弈秋的教导;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,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,想拿弓箭去射它。这样,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,却学得不如前一个。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?我说:不是这样的。)

  《学弈》教案 9

  一、教材说明

 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,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,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,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,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,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,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。

 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,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。从小学开始,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,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,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,对加强人文教育,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。选编《学弈》一文的目的,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,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,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;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,文字较为浅显,适合小学生学习。

 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。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,在词语、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,能否正确地断句,流利地朗读,是首先遇到的困难,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。从理解课文方面看,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,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。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,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。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。

  二、学习目标

  1.学会本课3个生字。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  3.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三、教学建议

  1.谈话激趣,导入新课。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,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,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。

  2.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,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,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。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,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。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,结合注释,理解故事的内容。文章结语: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。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。因此,重点抓住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这句话,弄明白“弗若之”的原因,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。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,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。

  3.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,教师应树立“朗读是第一位”的观念。对于本文,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。

  第一,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,做到读得有声有色,流畅自如(最好能背诵)。从而感染学生,激发诵读兴趣。

  第二,指导学生读通。教师可领读,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: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,二要停顿得当。

  本文朗读时,句中可作如下停顿:

  弈秋,通国之/善弈者也。使/弈秋/诲/二人弈,其一人/专心致志,惟/弈秋之为听;一人/虽/听之,一心以为/有鸿鹄/将至,思/援弓缴/而射之。虽/与之/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/其智/弗若与?曰:非/然也。

  第三,在理解内容的`基础上读熟,最后达到能背诵。这里注意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”要读出反问的语气。“曰:非然也。”应读出肯定的语气。

  4.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,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、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,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,如,《揠苗助长》《掩耳盗铃》《鹬蚌相争》,让学生自读,能背诵更好。

  四、参考资料

  孟子(约公元前372—前289)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时邹国(现山东邹县)人。我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。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,被尊称为“亚圣”,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“孔孟”。《孟子》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,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、政治学说、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。全书分《梁惠王》 《公孙丑》 《滕文公》 《离娄》 《万章》《告子》《尽心》等七篇。 本文选自《孟子·告子》,原文如下:“孟子曰: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吾见亦罕矣,吾退而寒之者至矣,吾如有萌焉何哉?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;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

  《学弈》教案 10

  一、引读“单元导语”

  1.了解单元学习重点。

  走进课文,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,获得人生启示的。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,联系生活实际,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;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,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。

  2.提示学期学习重点。

 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,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。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,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,认真地读书写作,使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。

  二、回忆导入,读懂题目

  1.回忆总结,引导学法。

 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?对于学习文言文,你有什么好的方法?引导学生回顾总结“反复朗读”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”“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。

  2.导入新课,明确学习任务。

  《文言文二则》是指《学弈》和《两小儿辩日》。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《学弈》。

  3.结合注释①,了解孟子其人和《孟子》一书,“学弈”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。

  三、初读课文,读正确流利

  1.初读课文,提出问题。

 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。

  2.范读课文,指导学生朗读。

  (1)老师范读。语速较慢,便于边读边思考;停顿恰当,意思表达才清楚。

  (2)再读课文,解决难读的语句。

  例如:“思援弓缴而射之。”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,并引导学生掌握“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”的方法。另外,“缴”和“为”是多音字,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。

  3.领读课文,提升能力。

  老师领读后,学生再齐读、自由读、抽读。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,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。

  四、结合注释,理解内容

  1.结合注释,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,再连起来说一说。如果有不理解的.地方,可以和同学讨论。

  2.提出疑问,讨论解决。如,“通国之善弈者也”一句是什么意思?结合注释①已经知道“弈”的意思是下棋;结合注释③知道“通国”的意思是全国。“善弈者”,揣摩“善”是“善于”“擅长”的意思,“善弈者”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,句子的意思是“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”。

  3.交流分享,理解大意。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,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,说说课文的内容。

  4.有感情地朗读。理解课文内容后,先自由练读,再抽读评价,最后齐读,读出情感。

  五、领悟道理,练习背诵

  1.领悟道理。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,不能一心二用,或者三心二意。

  2.背诵课文。

  (1)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,如,边读边理解边背诵,熟读成诵,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。

  (2)自由练习背诵,最后集体背诵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1

  一、引读“单元导语”:

  同学们,在学习课文之前,我们先来学习“单元导语”。请大家自由朗读两遍,边读边把重要的语句划下来。

  1、 哪位同学说说自己从导语里知道了什么?(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,联系生活实际,领会文章蕴涵的道理;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,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。)

  2、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,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,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,我们要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,认真的读书作文,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。

  二、回忆导入,弄懂题目:

  1、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吗?

  2、 对于学习文言文,大家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呢?(引导总结出“反复朗读”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”“弄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”)

  3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文言文两则中的《学弈》,文章的作者是孟子,下面请同学们读读注释1,了解一下孟子和《孟子》这本书。

  4、 我们再来结合注释2,来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(学习下棋)

  三、初读课文,正确流利:

  1、 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后,我们来自由的朗读一下课文,大家读的困难的地方,可以做个记号,我们来共同解决。(自由朗读)

  2、 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听,可以吗?(语速要放慢,停顿要清楚)

  3、 现在,你也试着像老师这样读读吧(生自由读)

  4、 现在把你还是觉得难读的句子提出来,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。

  (1)、思援弓缴而射之:首先看注释8,援:引,拉。 缴:古时带有丝绳的箭。想拉动弓箭把它射下来。理解了句子的意思,我们就容易读的正确了,应该怎样读?

  思援弓缴而射之

  (2)、为是其智弗若与?:要读出反问的语气。

  (3)、曰,非然也:要读出肯定的语气。

  5、解决完了这些难读的句子,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的朗读课文。要读的准确流利。

  6、哪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读?(抽生读)谁来评价一下 读的怎样?

  7、请大家一起把课文读一遍。

  四、结合注释,理解内容:

  1、 我们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以后,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课文的意思弄明白。我们可以结合注释,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,再连起来说一说。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,稍后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。

  2、 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,可以提出来。(举手发言):

  通国之善弈者也:我们已经知道“弈”是“下棋”的意思。从注释3中可以知道“通国”的意思是全国。“善”的意思是擅长,善于的意思。那么,“善弈者”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的意思。“通国之善弈者也”的意思就是“弈秋是全国的'下棋高手”。

  还有没有存在疑问的同学?

  3、 我们结合注释读懂了句子,现在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,说说文章的意思。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听。

  4、 谁把课文的意思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?(指名回答)

  5、 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,再来带着感情读课文,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的,现在先自己练习一下朗读课文。

  6、 我们再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给我们听吧(抽生读)谁来做一下评议“(指名评价)

  7、 我们大家再一次的齐读课文,相信大家一定比上一次的齐读有很大的进步的。

  五、领悟道理,联系背诵:

  1、 古人说“读史可以明志”,我们学习文言文,也应该弄懂文章中蕴涵的道理,水能把自己的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?(指名回答)

  2、 教师小结:我们读书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,不能三心二意或者一心两用。

  3、 好的文章,应该背诵下来,丰富我们的积累,大家有没有背诵的好办法?

  边读边理解边背诵 熟读成诵 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

  4,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,开始自己练习着背诵。

  4、 大家背诵的热情很高,老师估计大家已经背诵熟练了,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遍。(集体背诵)

  六、课内拓展:

  我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,现在请提笔把它们写下来吧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2

  一、教学目标

  【知识与能力】

 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。

  【过程与方法】

 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,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,锻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能力。

  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
  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,理解本文的深邃的寓意。

  二、教学重难点

  【重点】

 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。

  【难点】

 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。

  三、教学方法

  朗读法、设置情境法。

  四、教学过程

  (一)情境创设,激发兴趣

 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,并顺势导入新课《学弈》。

  (二)知人论世,整体感知

  1.释题:“学弈”的意思。

  2.教师配乐范读全文,同学听读,初步感知文意。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,体会语气。

  3.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。

  4.结合书下注释,翻译全文。

  (三)深入研读,体会情感

 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,10分钟时间后,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。

  1.本文的主人公是谁?他是个什么样的人?

  2.主人公如此厉害,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?

  3.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?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。

  4.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,结局却完全不同,原因是什么?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?你从哪句话得知?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?

  (四)拓展延伸,发散思维

 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,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?

  (五)小结作业,巩固提高

  1.师生共同总结。

  2.分角色表演课本剧《学弈》。

  五、板书设计

  六、教学反思

  《学弈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《文言文两则》的第一篇,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,虽师出同门,却结局不同,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,决不能三心二意。本篇课文语言凝练,寓意深刻,是孟子的传世之篇。

 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,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,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。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,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`困难,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,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。

  因此,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只作引导。导入时,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整体感知时,能够做到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朗读,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标准,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断句方式;深入研读时,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PPT上出示的问题串,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。整堂课思路连贯,能够达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3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学习课文《学弈》,掌握本课的字词。

 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,做到正确、节奏停顿得当、抑扬顿挫,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。

  3、理解课文意思,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。

  4、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点:

  疏通字词,理解文意。指导朗读和背诵。

  教学难点:

  体会课文所阐述的道理。

  教学准备:古筝曲 小黑板 投影片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激发情感,导入新课。

  二千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他叫孟子,我们在课外积累中曾读过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(对,这是《孟子·告子》中的名篇“鱼我所欲也”中的名句)

  师: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呢?

  生: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,生于约公元前372,死于前289。

  生:孟子,名轲,字子舆,我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。

  生: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,被尊称为“亚圣”,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“孔孟”。

  师: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,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《学弈》,让我们穿越时空,去与这位古代的伟人对话。

  二、探究读文,吟诵感知。

  1、齐读课题,知道这“学弈”是干什么吗?

  2、你是怎么知道的?(看注释)

  3、看懂了注释就让我们试着去读读课文吧!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,一会提出与同学交流。

  (1)说说古文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?

  (与我们学过的现代文不一样,很繁琐,不容易理解,但古文它有自己独特的韵味,读起来很美,学起来还很有意思呢!)

  (2)教师配乐领读(注意感受如何断句)

  (看样子,大家读的还很起劲,那自己也来找找感觉吧!)

  (3)学生自由朗读。

  (感觉好读点了吗?古人说:“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”)

  (4)提出疑问,给予解释。(相机提问)

  ①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

  A、哪个同学学懂了,给解释解释?

  B、我们来对照注释理解句子。

  弈秋②  通国③之④  善⑤  弈  者也

  弈秋(是)全国的(最)善于下棋(的人)

  C、指导朗读。

 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

  A、学以致用,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对照注释理解一下。

  B、活学活用,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的理解。

  C、“曰”就是说的意思。孟子曰(孟子说)子曰(孔子说)

  D、合作朗读,读出设问语气。(为,音wèi,通“谓”)

  E、师生对读。(相机指导)

  4、两者师出同门,一胜一败,原因何在呢?真的是后一个人的`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?文中是怎么说

  的?读一读。

  ① 回顾学习方法。(参考注释,反复读文。)

  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。

  ③师巡视指导,认真倾听。

  (静静的思考、朗朗的书声、热闹的讨论,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!)

  ④学生汇报。

  ⑤发现问题:本文中有很多的“之”字,它们的意思相同吗?

  (“之乎者也”,经常用来形容古文,也就是说这些字在古文中用的特别多,在本文中“之”字一

  共出现了六次,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?“之”是语气助词,没有实在的意思。)

  通国之善弈者也。(的)

  惟弈秋之为听。(的)

  一人虽听之。(弈秋的教导)

  思援弓缴而射之。(天鹅)

 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(他,指前一个人)

  ⑥指导朗读,反复吟诵。

  A、齐读,讲究断句。

  B、自由练习朗读。

  C、三个人配合分角色读。

  D、自由组合配乐读。

  ⑦两个的学习态度,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,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们吗?(专心致志、心不在焉、聚精会神、三心二意、全神贯注、朝三暮四、一心一意、心神不安、左顾右盼、心猿意马、一心二用、一事无成……)

  很多的成语都是来源于古文,比如:成语“心猿意马”就来唐·许浑《丁卯集·题杜居士》诗“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。” “诲人不倦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”那么今天我们也会神气的说,“专心致志”出自两千多年前的《学弈》“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”。

  三、品味研读,感悟深意。

  现在假如你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跟随弈秋学习的学生,或是饱读诗书的学子,亦或就是孟老夫子,你能效仿古人读读吗?

  1、自由读。(陶醉其中)

  2、学生配乐朗诵。(美的感受)

  3、齐读。(好一群满腹诗文的书生啊!)

  4、能试着背下来吗?

  四、拓展延伸,领悟魅力。

  (1)课内拓展

  (感受到文言文的味道了吗?)

  其实,在这篇小短文前面还有一句: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用学过的方法,自己去试着理解一下吧!

  (弈之为数:围棋这种技艺。数,技术、技艺。小数:微不足道的技艺。)加上注释能更容易理解了吧!

  改编:今夫学习之为数,大数也,专心致志,则得也。

  (能听懂就为自己鼓掌吧!)

  (2)课外拓展

  作业纸:结合结合注释读古文,尝试翻译古文。

  鱼,我的欲也①;熊掌②,亦③我所欲也。二者④不可兼⑤得,舍⑥鱼而取⑦熊掌也。生⑧,亦我所欲也;义⑨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兼得,舍生而取义也。

  [注释]①是我所想要的。②熊的脚掌,是珍贵的食品和药材。③也。④指鱼和熊掌。⑤同时都得到。⑥舍弃。⑦选择。⑧生命。⑨正义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4

  教学要求:

  1.学生通过教师引导、小组自主合作,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。

  2.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、背诵课文,做到正确、节奏停顿得当、抑扬顿挫,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。

  3.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4.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,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,积累成语,文言文成语故事,提高语文综合素养。

  教学内容:

 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,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;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,从中积累语言,提高语文综合素养。

  教学重点: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熟读成诵。

  教学难点: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,并用自己的话讲讲。

  教学课时:一课时

  教学用具:课件、头饰、课外阅读资料

  教学过程:

  1.游戏、激发学习兴趣。

  (1)成语游戏――――请学生在30秒钟内自由说成语。(课件显示30至0的计时数)

  (2)介绍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故事从而揭示课题。

  2.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。

  (1)学生初读课文,做到读懂、读通、读不通的.句子作上记号。

  (2)检查初读情况,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。(课件播放音乐)

  (3)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。

  (4)过渡小结。

  3.读懂,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,自悟句意文意。

  (1)学生再读课文,根据注释、插图在文中边批划,边读懂每句话,不明白的做上记号。

  (2)反馈疑难问题。(课件显示疑难句子)

  (3)自主合作解决疑难,读懂课文。

  请学生下位,寻找合作伙伴,成立合作小组并选出组长。

  组长根据句子难易进行分工合作。(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)

 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。

 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。

  A.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

  B.汇报小组合作成果,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。

  (4)小结过渡

  4.吟诵,创设情境,体情悟道,熟读成诵

  (1)创设“学弈经验.总结会”这一情境,让学生在叙说、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。

  (2)CAI播放“专心致志”成语故事,加深体会。

  (3)创设“孟子讲学”这一情境,让学生通过自读、演读达到熟读成诵,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。

  5.拓展,课内外延伸积累

  (1).总结文言文成语故事的特点,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。

  (2)推荐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网址,引导学生学会积累,提高语文综合素养。(CAI显示网址)

  板书设计:

  25 学弈

  专心致志

  《学弈》教案 15

  教学目的:

  诵读课文,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。背诵课文。

  教学重点:

  诵读课文,理解文章蕴涵的.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。

  教学难点:

  背诵课文。

  第一课时

  一、导入:

  二、大声朗读,解决生字。弈诲鸿鹄弗援缴矣

  三、小组互读,注意停顿。

  四、指名朗读,纠正停顿。

  五、看译文,与原文对照,了解重点词语意思。(提示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词语在文中的解释)

  弈:下棋通:全诲:教鸿鹄:大雁援:缴:俱:弗:不若:如是:他然:这样

  六、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。

  七、全班齐读,注意语气,感情。

  八、争取背诵全文。

  九、作业:背诵全文教后记:

  第二课时

  一、背诵课文比赛,看那一组背诵的好!(评分)

  二、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。

  三、整体感知: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,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一个专心致志;一个三心二意

  四、交流探究:

  1、“惟奕秋之为听”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,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?

  2、学习了本文,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?

  五、小结

  六、作业:背诵课文

《《学弈》教案(精选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【《学弈》教案】相关文章:

《学弈》教案09-16

《学弈》优秀教案09-05

《学弈》教案优秀08-18

(经典)《学弈》教案优秀10-17

《学弈》教案优秀(实用5篇)12-20

《学弈》的教学反思04-22

学弈教学反思04-21

语文《学弈》说课稿范文04-08

《学弈》说课稿范文通用10-04

《学弈》教案(精选15篇)

 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学弈》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学弈》教案(精选15篇)

  《学弈》教案 1

  教学目标

  1、能读通课文,理解课文意思。背诵课文。

  2、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,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。

  3、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4、对文言文产生兴趣,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。

  导入新课

 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(投影片):

  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

 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

  温故而知新。

  学而时习之。

  1.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,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。

  2.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,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。

  (引导学生.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: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、意义不同;言简意赅,语意深远……)

  3.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。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。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,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。诵读文言文,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、表达能力、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
 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,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。

  今天我们学习的《学弈》这篇文言文,仅有5句话,70个字,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,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。

  读通课文,理解每句话的意思

  1.师范读课文(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),也可读两遍。

  2..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:一是速度比较慢,二是句中停顿较多。

  3.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。

  4.学生自由练读,读通为止。

  5.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,理解每句话。

  6.讨论交流。(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。)

  读熟课文,读懂故事

  1.学生自由反复诵读,重点指导读好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,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。

  2.再联系前后句子的'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。

  3.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。

  读书明理

  1.讨论: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的原因是什么?从中能.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?(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.总结。)

  2.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。(联系实际谈谈,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、工作的重要性。)

  课后扩展

 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“揠苗助长”“守株待兔”“掩耳盗铃”等文言成语故事,印发给学生,练习读文言文,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。

  布置作业

  1、(书面作业)抄写课文,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;

  2、(表演作业)分小组、分角色,演课本剧;

  3、(搜集作业)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:揠苗助长、守株待兔等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2

  一、教学目的:

  1、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  3、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二、教学重难点:

  朗读、背诵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;把理解之字作为教学的难点。

  三、教学过程:

  ㈠激趣导入

  出示文言警句:

 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

  温故而知新。

  学而时习之。知之为知之。

  (请同学们自渎这些警句,再把你的理解讲一讲。)

  师: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?

  (有些字的音义不同,言简意赅,语意深远)

  今天,我们要学一篇古文,题目叫《学弈》,什么叫学弈?这篇古文全文之字出现六次,有三种不同的解释,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留意。

  现在,老师带你们到一棵古树下去看学下围棋。(出示画面)

  ㈡看图感知

  1、整体感知插图

  师:观察这幅图,你能用自己的.话把图的内容说出来吗?

  2、部份观察插图

  师:从人物的外貌、神态来说

  ㈢初读课文

  师: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诵读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,先各自读读课文。

  1、学生各自读(请大胆地读,大声地读)

  2、老师范读,学生比较:读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?

  (一、速度比较慢,二、句中停顿比较多。)

  ㈣再读课文

  1、学生各自练习朗读

  师:古人读书讲究吟咏,读得入情入境、如痴如醉、摇头晃脑,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,老师试读一遍给你们看(听),待会你们也试一试。

  2、继续练读,摇头晃脑地读、试读。

  (谁想试读的请站起来,读的像古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。)

  ㈤自学课文

  1、导学:

  师:学古文重在理解。同学们回忆一下,以前你们是怎样学古诗的,怎样理解的?

  2、标记注释,理解内容。

  师:学古文,可以对照注释课文里的注释很多,大家可以对号入座,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字的旁边。注好了连起来读一读,看看该怎么说,句子通顺不通顺(学生注释)

  3、同桌对说,合作学习。

  (1)把刚才解释过来的连起来说,同桌交流。

  (2)接着一起研读之字的不同解释。

  出示带有之字的句子:

 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

  ②惟弈秋之为听

  ③一人虽听之

 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

  ⑤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

  4、汇报交流:说说之的意思。

  5、还有哪些字不理解,需要帮助解决的吗?(其、以)

  6、解决问题,理解文意。(出示问题)

  师:现在老师想提出几个问题来检验你们的自学效果:

  ①弈秋这两个学生怎样学下围棋?

  ②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不一样,他们的学习结果怎样呢?

 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  ④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?(或有这样的经历)

  ㈥学讲故事

  1、看谁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,用自己的话来讲。

  2、学生试讲,大家赏识评价。

  3、作业:把故事讲给家人听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3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掌握本课生字词。

  2、理解课文内容,背诵课文。

  3、领悟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心无旁骛。

  教学重点:

  读通课文,理解文章意思。

  教学难点:

  “思援弓缴而射之”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”等一些难懂句子的读和理解。

  教学时间:

  一课时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导入

  文言就象一艘大船,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,与我们现在的白话相比,文言好比是根,白话是枝叶,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[想认识、了解它们吗?好!]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《学弈》,课文讲的是[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儿学下棋的事。文言文中是怎么来描述这个故事的,大家一定很想知道,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。]学下棋的事情,我们呢,可要从中学习一下文言的朗读、理解了。

  二、整体感知

  1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,请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,把每一句话读通顺。把不好读的字词和句子标出来。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,了解哪些字读不准,哪些句子读不通。

  2、检查自读情况:谁愿意先来读一读?谁能看着屏幕读呢?读得真流畅,字音很正确

  3、同学们,读了《学弈》文章后,你有什么感觉呢?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?你觉得哪句难读?哪句不好懂呢?师生评读交流体会

  4、听了大家的朗读和感受,自己给大家朗诵一遍!教师谈初次读文言文的感受,告诉学生多读多练,也能象老师读的一样,甚至超过老师。

  三、感悟探究

  1、同学们,你们能用我们所说的方法,把每句话都弄懂吗?请大家自由说说课文的`意思,你也可以和的学习伙伴同桌说一说。

  2、交流反馈:你理解了哪句话的意思?请你先把这句话读一读,然后再说说意思。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?

  3、谁能把全文的意思说说呢?

  4、老师给你配上插图,你能看着插图说说意思吗?

  5、同学们,在这篇短短的文言文里,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了好几次?你发现是哪个字了吗?它都在哪个句子中,什么意思呢?

  6、小结:对,同一个字,在不同的句子中,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样了。所以,要联系上下文和句子意思来理解。

  四、熟读成诵

  1、意思理解了,你能够把全文读出韵味呢?请你自己先练习练习。

  2、谁愿意来读一读,让我们来欣赏欣赏?如果需要,老师可以给你配上音乐,那耳朵可还得听着音乐的节奏了。可以吗?指导问句读法,这个句子后是什么标点?问号读出什么语气?谁来试试?好,不错,谁愿意来再问问?接:曰:非然也。我们一起来再问问?真不错。

  3、你能试着背一句或者几句吗?

  五、回顾明理

  1、同学们,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,为什么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学的好,是他们的智力不同吗?那是因为什么呢?请小组讨论一下板书:专心致志,三心二意。

  2、学了这篇文章,你有什么收获呢?你能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?

  3、小结:看来,聪明不聪明不是最主要的,天才出于勤奋,态度决定了一切板书:态度决定了一切。今后,你将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呢?

  六、延伸激趣

  1、总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

  《学弈》教案 4

  学习目标:

  1、读准每个字的读音。

  2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3、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难点:

  1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  2、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,理解重点词句,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
  1、“专心致志”这个成语你熟悉吗?谁能讲讲它的意思。“专心致志”这个成语源自《孟子告子》中的一篇文言文《学弈》。

  2、相互介绍孟子。

  4、释题:“弈”指,“学弈”指。

  5、质疑:

  二、初读课文,读通句子

  1、自由读课文,读通读顺为止。

  2、小组合作读课文,互相正误。

  5、展示交流

  6、多种方式朗读课文,如指名读、赛读、齐读等,直到读熟为止。

  三、精读课文,理解文意。

  1、对照文后注释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'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,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。

  2、小组合作学习,解疑释惑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。

  3、展示交流。

  四、自读思考,体会文中道理

  1、谁学下棋?谁是老师?

  2、(这两个人)怎么学下棋?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。

  一人:

  另一人:

  3、学得结果怎么样?是什么原因?

  4、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  五、联系生活,深化认识

  1、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。

  2、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?

  六、复述故事,背诵课文。

  1、同桌互相讲故事

  2、背诵课文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5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学会本课3个生字。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  3、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点:

  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熟读成诵。

  2、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,并用自己的话讲讲。

  教学难点:

  理解“之”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。

  课前准备:

  课件

  教学时间:

  2课时

  教学过程:

  第一课时

  一、激趣导入

  1.同学们,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,在20xx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。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《学弈》。

  2.读课题,解题。

  什么是学弈?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。

  (学弈:学习下围棋。)

  3.本文选自《孟子》的《告子篇》,作者是孟子,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。

  4.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?

  (孟子: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人,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,都具有仁、义、礼、智等天赋道德意识。提出了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等论点,著作有《孟子》,是儒家经典之一)。

  二、自读课文,解决疑难。

  1.按要求读文。

  (1)读准字音。

  (2)画出不理解的词语,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。

  (3)掌握生字字形。

  2.汇报交流

  (1)字音:指名读文,纠正字音。

  huìwéihúzhuófúyuē

  诲惟鸿鹄缴弗若曰

  (2)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。

  三、熟记课文。读正确、流利。

  1.教师范读。

  2.指导文言文读法。

  3.学生练读。

  四、布置作业

  1.读课文。

  2.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。

  第二课时

  一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  1.指名读课文,思考:课文讲了件什么事?(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,由于学习态度不同,结果也就不同。)

  二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

  以学生自学为主,同桌合作学习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,教师点拨指导。学生质疑问难,全班讨论解决,老师辅导。

  1.逐句理解。

  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

  (弈秋,是全国下围棋的人。)

  使弈秋诲二人弈。

  (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。)

  其一人专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。

  (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,只要是弈秋说的,他都听。)

  一个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

  (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,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,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。)

 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

  (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,但是不如他了。)

  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

  (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?我说不是这样的.。)

  2.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。

  三、体会文章中心。

  1.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?

  (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,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,比较用心,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。)

  2.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。

  (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,一心一意才能成功。)

  3.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?

  (让学生充分发言,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,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。)

  四、背诵课文。(分组背)

  在熟读、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。

  板书设计:

  25学弈

  在一人……

  弈秋善弈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

  一人……

  《学弈》教案 6

  教学目标:

  1 .学会本课3 个生字。

  2.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, 了解课文内容。

  3. 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  4.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,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,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5.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`体会。

  教学的重点:

  正确, 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  教学的难点:

  理解文意。

  课时划分: 一课时

  教具准备:

  小黑板教学过程:

  一.板书课题, 疑问引入:

  1.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,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。

  2.观察课文插图,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,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。

  3.疑问引入: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? 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? 我们来学习课文。

  二.读通课文:

  1.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, 要求读正确, 读清楚。

  2. 指读, 评价并正音。

  3. 学生再练读。

  4. 指读。

  5. 齐读。

  6. 小节过渡: 下面我们来理解课文的意思吧!

  三.理解课文:

  ( 一) 根据注释, 疏通全文。

  1.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,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。

  2. 学生交流汇报( 出示小黑板):

 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?是什么意思?

  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, 提出来。

 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

  (二) 引读课文, 加深理解。

  引读设计内容:

  (1) 弈秋是谁?

  (2) 让弈秋干什么?

  (3)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?

  ( 相机板书:

 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

 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)

  (4)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?

  ( 相机板书:弗若之矣)

  (5)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?

  四.感悟道理,谈出感受

  1 .不是智力不如别人, 为什么 弗若之矣 ?

  ( 引导并相机板书: 专心致志

  三心二意)

  2. 从这两个学弈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?

  ( 相机介绍本文的述说者孟子,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。)

  3.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?

  五.练习诵读,读出韵味

  六.总结全文, 布置作业:

  1.这一课你学会了吗? 为什么学会了?

  2.回去之后, 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, 好吗?

  附: 板书设计

  文言文

  26 学弈

 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(专心致志)

  弗若之矣

 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(三心二意)

  《学弈》教案 7

  【教学理念】

 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,在研读课文、探究疑难的过程中,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、理解和欣赏能力。

  【教学目标】

  1、学会三个生字,理解语句意思,把握课文内容,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。

 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

  3、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,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

  【教学重点、难点】

 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,正确地断句,流利地朗读、背诵。

  【教学过程】

  一、激趣导入

  1、谈话交流,导入新课。

  2、简介作者,认识孟子。

  3、板书课题,理解课题。

  二、试读质疑

  1、初读课文。交流对课文的印象,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。

  2、再读课文。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,了解故事大意,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。

  三、研读交流

  1、探究疑难,深入研读:

  ⑴ “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”

 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,说说句子的意思,同时借助课件,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。

 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“者”、“也”的含义。

  ③ 通过反复诵读,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。

  ⑵ “使弈秋诲二人弈……思援弓缴而射之。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

  ① 自由朗读,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,明白几个“之”的.不同意思。

  ② 学习生字,指导识记书写。

 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,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,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

  ④ 指导朗读。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。

  ⑶ 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

  ① 理解交流句意,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,说顺畅。

  ② 指导朗读,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。

  2、串联全文,整体把握:

  师生问答,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,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,整体把握课文内容。

  四、吟诵体味

  1、教师配乐朗诵。

  2、学生自由练读。

  3、尝试背诵古文。

  4、学生配乐诵读。

  五、拓展延伸

  1、出示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(《孟子?告子》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),组织理解交流,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。

  2、将《刻舟求剑》、《守株待兔》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,鼓励学生课后阅读,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8

  学习目标

  1.学习生字,读准字音,《学弈》教案。

  2.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3.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,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。

  课前准备:

  1.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。

  2.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:

  课时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

  一、导入新课。

  1、成语导入:"专心致志"这个成语你熟悉吗?谁能讲讲它的意思。"专心致志"这个成语源自《孟子?告子》中的一篇文言文--《学弈》。(板书:学弈)

  2、简介孟子。

  3、"弈"是什么意思?"学弈"呢?你怎么知道的呢?

  4、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,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:

  (1)谁学下棋?

  (2)怎么学下棋?

  (3)学得结果怎么样?

  (4)《学弈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  5、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,谁能给大家讲一讲《学弈》这个故事?

  二、初读课文,读通句子

  教师范读课文,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,流畅自如(最好能背诵)。从而感染学生,激发其诵读兴趣。

  读后学生评价,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:一是读的速度要慢,二是停顿要得当。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,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。

  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,读通读顺为止。(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`时间反复朗读)

  同桌互读课文,互相正误。

 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如指名读、赛读、齐读等,直到读熟为止。

  三、精读课文,理解文意。

  学生对照文后注释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,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。

  1.同桌互相解疑释惑,合作学习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,也可向教师请教,教案《《学弈》教案》。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:如"之"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;"与"是通假字,同"欤",表示疑问或反问,跟"吗""呢"相同;弗若,不如;为是其智弗若与,在这句话里,"为"应读第四声;然,这样。

  2.学生对照注释,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,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。(《学弈》参考译文: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,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,只听弈秋的教导;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,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,想拿弓箭去射它。这样,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,却学得不如前一个。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?我说:不是这样的。)

  《学弈》教案 9

  一、教材说明

 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,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,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,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,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,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,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。

 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,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。从小学开始,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,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,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,对加强人文教育,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。选编《学弈》一文的目的,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,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,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;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,文字较为浅显,适合小学生学习。

 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。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,在词语、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,能否正确地断句,流利地朗读,是首先遇到的困难,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。从理解课文方面看,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,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。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,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。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。

  二、学习目标

  1.学会本课3个生字。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。

  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  3.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、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三、教学建议

  1.谈话激趣,导入新课。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,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,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。

  2.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,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,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。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,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。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,结合注释,理解故事的内容。文章结语: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。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。因此,重点抓住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这句话,弄明白“弗若之”的原因,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。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,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。

  3.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,教师应树立“朗读是第一位”的观念。对于本文,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。

  第一,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,做到读得有声有色,流畅自如(最好能背诵)。从而感染学生,激发诵读兴趣。

  第二,指导学生读通。教师可领读,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: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,二要停顿得当。

  本文朗读时,句中可作如下停顿:

  弈秋,通国之/善弈者也。使/弈秋/诲/二人弈,其一人/专心致志,惟/弈秋之为听;一人/虽/听之,一心以为/有鸿鹄/将至,思/援弓缴/而射之。虽/与之/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/其智/弗若与?曰:非/然也。

  第三,在理解内容的`基础上读熟,最后达到能背诵。这里注意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”要读出反问的语气。“曰:非然也。”应读出肯定的语气。

  4.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,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、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,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,如,《揠苗助长》《掩耳盗铃》《鹬蚌相争》,让学生自读,能背诵更好。

  四、参考资料

  孟子(约公元前372—前289)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时邹国(现山东邹县)人。我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。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,被尊称为“亚圣”,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“孔孟”。《孟子》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,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、政治学说、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。全书分《梁惠王》 《公孙丑》 《滕文公》 《离娄》 《万章》《告子》《尽心》等七篇。 本文选自《孟子·告子》,原文如下:“孟子曰: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吾见亦罕矣,吾退而寒之者至矣,吾如有萌焉何哉?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;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

  《学弈》教案 10

  一、引读“单元导语”

  1.了解单元学习重点。

  走进课文,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,获得人生启示的。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,联系生活实际,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;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,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。

  2.提示学期学习重点。

 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,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。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,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,认真地读书写作,使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。

  二、回忆导入,读懂题目

  1.回忆总结,引导学法。

 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?对于学习文言文,你有什么好的方法?引导学生回顾总结“反复朗读”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”“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。

  2.导入新课,明确学习任务。

  《文言文二则》是指《学弈》和《两小儿辩日》。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《学弈》。

  3.结合注释①,了解孟子其人和《孟子》一书,“学弈”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。

  三、初读课文,读正确流利

  1.初读课文,提出问题。

 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。

  2.范读课文,指导学生朗读。

  (1)老师范读。语速较慢,便于边读边思考;停顿恰当,意思表达才清楚。

  (2)再读课文,解决难读的语句。

  例如:“思援弓缴而射之。”“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,并引导学生掌握“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”的方法。另外,“缴”和“为”是多音字,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。

  3.领读课文,提升能力。

  老师领读后,学生再齐读、自由读、抽读。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,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。

  四、结合注释,理解内容

  1.结合注释,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,再连起来说一说。如果有不理解的.地方,可以和同学讨论。

  2.提出疑问,讨论解决。如,“通国之善弈者也”一句是什么意思?结合注释①已经知道“弈”的意思是下棋;结合注释③知道“通国”的意思是全国。“善弈者”,揣摩“善”是“善于”“擅长”的意思,“善弈者”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,句子的意思是“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”。

  3.交流分享,理解大意。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,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,说说课文的内容。

  4.有感情地朗读。理解课文内容后,先自由练读,再抽读评价,最后齐读,读出情感。

  五、领悟道理,练习背诵

  1.领悟道理。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,不能一心二用,或者三心二意。

  2.背诵课文。

  (1)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,如,边读边理解边背诵,熟读成诵,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。

  (2)自由练习背诵,最后集体背诵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1

  一、引读“单元导语”:

  同学们,在学习课文之前,我们先来学习“单元导语”。请大家自由朗读两遍,边读边把重要的语句划下来。

  1、 哪位同学说说自己从导语里知道了什么?(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,联系生活实际,领会文章蕴涵的道理;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,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。)

  2、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,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,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,我们要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,认真的读书作文,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。

  二、回忆导入,弄懂题目:

  1、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吗?

  2、 对于学习文言文,大家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呢?(引导总结出“反复朗读”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”“弄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”)

  3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文言文两则中的《学弈》,文章的作者是孟子,下面请同学们读读注释1,了解一下孟子和《孟子》这本书。

  4、 我们再来结合注释2,来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(学习下棋)

  三、初读课文,正确流利:

  1、 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后,我们来自由的朗读一下课文,大家读的困难的地方,可以做个记号,我们来共同解决。(自由朗读)

  2、 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听,可以吗?(语速要放慢,停顿要清楚)

  3、 现在,你也试着像老师这样读读吧(生自由读)

  4、 现在把你还是觉得难读的句子提出来,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。

  (1)、思援弓缴而射之:首先看注释8,援:引,拉。 缴:古时带有丝绳的箭。想拉动弓箭把它射下来。理解了句子的意思,我们就容易读的正确了,应该怎样读?

  思援弓缴而射之

  (2)、为是其智弗若与?:要读出反问的语气。

  (3)、曰,非然也:要读出肯定的语气。

  5、解决完了这些难读的句子,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的朗读课文。要读的准确流利。

  6、哪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读?(抽生读)谁来评价一下 读的怎样?

  7、请大家一起把课文读一遍。

  四、结合注释,理解内容:

  1、 我们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以后,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课文的意思弄明白。我们可以结合注释,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,再连起来说一说。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,稍后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。

  2、 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,可以提出来。(举手发言):

  通国之善弈者也:我们已经知道“弈”是“下棋”的意思。从注释3中可以知道“通国”的意思是全国。“善”的意思是擅长,善于的意思。那么,“善弈者”是非常擅长下棋的人的意思。“通国之善弈者也”的意思就是“弈秋是全国的'下棋高手”。

  还有没有存在疑问的同学?

  3、 我们结合注释读懂了句子,现在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,说说文章的意思。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听。

  4、 谁把课文的意思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?(指名回答)

  5、 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,再来带着感情读课文,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的,现在先自己练习一下朗读课文。

  6、 我们再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给我们听吧(抽生读)谁来做一下评议“(指名评价)

  7、 我们大家再一次的齐读课文,相信大家一定比上一次的齐读有很大的进步的。

  五、领悟道理,联系背诵:

  1、 古人说“读史可以明志”,我们学习文言文,也应该弄懂文章中蕴涵的道理,水能把自己的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?(指名回答)

  2、 教师小结:我们读书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,不能三心二意或者一心两用。

  3、 好的文章,应该背诵下来,丰富我们的积累,大家有没有背诵的好办法?

  边读边理解边背诵 熟读成诵 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

  4,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,开始自己练习着背诵。

  4、 大家背诵的热情很高,老师估计大家已经背诵熟练了,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遍。(集体背诵)

  六、课内拓展:

  我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,现在请提笔把它们写下来吧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2

  一、教学目标

  【知识与能力】

 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。

  【过程与方法】

 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,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,锻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能力。

  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
  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,理解本文的深邃的寓意。

  二、教学重难点

  【重点】

 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。

  【难点】

 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。

  三、教学方法

  朗读法、设置情境法。

  四、教学过程

  (一)情境创设,激发兴趣

 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,并顺势导入新课《学弈》。

  (二)知人论世,整体感知

  1.释题:“学弈”的意思。

  2.教师配乐范读全文,同学听读,初步感知文意。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,体会语气。

  3.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。

  4.结合书下注释,翻译全文。

  (三)深入研读,体会情感

 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,10分钟时间后,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。

  1.本文的主人公是谁?他是个什么样的人?

  2.主人公如此厉害,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?

  3.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?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。

  4.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,结局却完全不同,原因是什么?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?你从哪句话得知?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?

  (四)拓展延伸,发散思维

 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,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?

  (五)小结作业,巩固提高

  1.师生共同总结。

  2.分角色表演课本剧《学弈》。

  五、板书设计

  六、教学反思

  《学弈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《文言文两则》的第一篇,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,虽师出同门,却结局不同,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,决不能三心二意。本篇课文语言凝练,寓意深刻,是孟子的传世之篇。

 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,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,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。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,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`困难,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,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。

  因此,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只作引导。导入时,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整体感知时,能够做到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朗读,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标准,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断句方式;深入研读时,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PPT上出示的问题串,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。整堂课思路连贯,能够达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3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学习课文《学弈》,掌握本课的字词。

 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,做到正确、节奏停顿得当、抑扬顿挫,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。

  3、理解课文意思,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。

  4、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点:

  疏通字词,理解文意。指导朗读和背诵。

  教学难点:

  体会课文所阐述的道理。

  教学准备:古筝曲 小黑板 投影片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激发情感,导入新课。

  二千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他叫孟子,我们在课外积累中曾读过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(对,这是《孟子·告子》中的名篇“鱼我所欲也”中的名句)

  师: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呢?

  生: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,生于约公元前372,死于前289。

  生:孟子,名轲,字子舆,我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。

  生: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,被尊称为“亚圣”,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“孔孟”。

  师: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,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《学弈》,让我们穿越时空,去与这位古代的伟人对话。

  二、探究读文,吟诵感知。

  1、齐读课题,知道这“学弈”是干什么吗?

  2、你是怎么知道的?(看注释)

  3、看懂了注释就让我们试着去读读课文吧!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,一会提出与同学交流。

  (1)说说古文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?

  (与我们学过的现代文不一样,很繁琐,不容易理解,但古文它有自己独特的韵味,读起来很美,学起来还很有意思呢!)

  (2)教师配乐领读(注意感受如何断句)

  (看样子,大家读的还很起劲,那自己也来找找感觉吧!)

  (3)学生自由朗读。

  (感觉好读点了吗?古人说:“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”)

  (4)提出疑问,给予解释。(相机提问)

  ①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

  A、哪个同学学懂了,给解释解释?

  B、我们来对照注释理解句子。

  弈秋②  通国③之④  善⑤  弈  者也

  弈秋(是)全国的(最)善于下棋(的人)

  C、指导朗读。

 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

  A、学以致用,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对照注释理解一下。

  B、活学活用,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的理解。

  C、“曰”就是说的意思。孟子曰(孟子说)子曰(孔子说)

  D、合作朗读,读出设问语气。(为,音wèi,通“谓”)

  E、师生对读。(相机指导)

  4、两者师出同门,一胜一败,原因何在呢?真的是后一个人的`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?文中是怎么说

  的?读一读。

  ① 回顾学习方法。(参考注释,反复读文。)

  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。

  ③师巡视指导,认真倾听。

  (静静的思考、朗朗的书声、热闹的讨论,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!)

  ④学生汇报。

  ⑤发现问题:本文中有很多的“之”字,它们的意思相同吗?

  (“之乎者也”,经常用来形容古文,也就是说这些字在古文中用的特别多,在本文中“之”字一

  共出现了六次,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?“之”是语气助词,没有实在的意思。)

  通国之善弈者也。(的)

  惟弈秋之为听。(的)

  一人虽听之。(弈秋的教导)

  思援弓缴而射之。(天鹅)

 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(他,指前一个人)

  ⑥指导朗读,反复吟诵。

  A、齐读,讲究断句。

  B、自由练习朗读。

  C、三个人配合分角色读。

  D、自由组合配乐读。

  ⑦两个的学习态度,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,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们吗?(专心致志、心不在焉、聚精会神、三心二意、全神贯注、朝三暮四、一心一意、心神不安、左顾右盼、心猿意马、一心二用、一事无成……)

  很多的成语都是来源于古文,比如:成语“心猿意马”就来唐·许浑《丁卯集·题杜居士》诗“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。” “诲人不倦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”那么今天我们也会神气的说,“专心致志”出自两千多年前的《学弈》“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”。

  三、品味研读,感悟深意。

  现在假如你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跟随弈秋学习的学生,或是饱读诗书的学子,亦或就是孟老夫子,你能效仿古人读读吗?

  1、自由读。(陶醉其中)

  2、学生配乐朗诵。(美的感受)

  3、齐读。(好一群满腹诗文的书生啊!)

  4、能试着背下来吗?

  四、拓展延伸,领悟魅力。

  (1)课内拓展

  (感受到文言文的味道了吗?)

  其实,在这篇小短文前面还有一句: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用学过的方法,自己去试着理解一下吧!

  (弈之为数:围棋这种技艺。数,技术、技艺。小数:微不足道的技艺。)加上注释能更容易理解了吧!

  改编:今夫学习之为数,大数也,专心致志,则得也。

  (能听懂就为自己鼓掌吧!)

  (2)课外拓展

  作业纸:结合结合注释读古文,尝试翻译古文。

  鱼,我的欲也①;熊掌②,亦③我所欲也。二者④不可兼⑤得,舍⑥鱼而取⑦熊掌也。生⑧,亦我所欲也;义⑨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兼得,舍生而取义也。

  [注释]①是我所想要的。②熊的脚掌,是珍贵的食品和药材。③也。④指鱼和熊掌。⑤同时都得到。⑥舍弃。⑦选择。⑧生命。⑨正义。

  《学弈》教案 14

  教学要求:

  1.学生通过教师引导、小组自主合作,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。

  2.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、背诵课文,做到正确、节奏停顿得当、抑扬顿挫,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。

  3.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。

  4.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,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,积累成语,文言文成语故事,提高语文综合素养。

  教学内容:

 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,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;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,从中积累语言,提高语文综合素养。

  教学重点: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熟读成诵。

  教学难点: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,并用自己的话讲讲。

  教学课时:一课时

  教学用具:课件、头饰、课外阅读资料

  教学过程:

  1.游戏、激发学习兴趣。

  (1)成语游戏――――请学生在30秒钟内自由说成语。(课件显示30至0的计时数)

  (2)介绍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故事从而揭示课题。

  2.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。

  (1)学生初读课文,做到读懂、读通、读不通的.句子作上记号。

  (2)检查初读情况,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。(课件播放音乐)

  (3)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。

  (4)过渡小结。

  3.读懂,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,自悟句意文意。

  (1)学生再读课文,根据注释、插图在文中边批划,边读懂每句话,不明白的做上记号。

  (2)反馈疑难问题。(课件显示疑难句子)

  (3)自主合作解决疑难,读懂课文。

  请学生下位,寻找合作伙伴,成立合作小组并选出组长。

  组长根据句子难易进行分工合作。(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)

 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。

 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。

  A.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

  B.汇报小组合作成果,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。

  (4)小结过渡

  4.吟诵,创设情境,体情悟道,熟读成诵

  (1)创设“学弈经验.总结会”这一情境,让学生在叙说、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。

  (2)CAI播放“专心致志”成语故事,加深体会。

  (3)创设“孟子讲学”这一情境,让学生通过自读、演读达到熟读成诵,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。

  5.拓展,课内外延伸积累

  (1).总结文言文成语故事的特点,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。

  (2)推荐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网址,引导学生学会积累,提高语文综合素养。(CAI显示网址)

  板书设计:

  25 学弈

  专心致志

  《学弈》教案 15

  教学目的:

  诵读课文,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。背诵课文。

  教学重点:

  诵读课文,理解文章蕴涵的.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。

  教学难点:

  背诵课文。

  第一课时

  一、导入:

  二、大声朗读,解决生字。弈诲鸿鹄弗援缴矣

  三、小组互读,注意停顿。

  四、指名朗读,纠正停顿。

  五、看译文,与原文对照,了解重点词语意思。(提示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词语在文中的解释)

  弈:下棋通:全诲:教鸿鹄:大雁援:缴:俱:弗:不若:如是:他然:这样

  六、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。

  七、全班齐读,注意语气,感情。

  八、争取背诵全文。

  九、作业:背诵全文教后记:

  第二课时

  一、背诵课文比赛,看那一组背诵的好!(评分)

  二、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。

  三、整体感知: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,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一个专心致志;一个三心二意

  四、交流探究:

  1、“惟奕秋之为听”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,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?

  2、学习了本文,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?

  五、小结

  六、作业:背诵课文